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路径,为政府部门加强预算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引言: 财政资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将其用好、用实,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是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举措,近年来在我国不断深化。本文将从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了解,并探讨其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绩效目标的设定、评价结果的运用、第三方机构的有效参与等。如何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从“花钱问效”到“无效问责”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这项重要改革自推进以来,“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嵌入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从预算到决算,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公众从中了解钱花到哪里、产生什么效益。

以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为例,近年来,近百个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年度部门决算,绩效评价成为其中重要内容。中央部门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并通过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从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看,大部分项目的绩效均交出颇为出色的答卷。

然而,预算管理改革难以一蹴而就,不少难题尚待破解。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项目绩效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实事求是,在充分展示项目总体取得较好绩效的同时,不乏指出一些项目的问题所在,比如项目绩效目标不够完整,部分指标设置有待完善;部分资金使用不够规范,过程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这表明,进一步管好用好政府“钱袋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必须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多管齐下,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事前功能评估:防患于未然

绩效理念和方法要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其中,事前评估处于首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重大政策和项目出台前,应该科学全面评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有何作用影响,搞清楚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可行性等。

相较于事后的“亡羊补牢”,事前的“防患于未然”更能避免资金闲置、浪费,有利于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当然,还要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对偏离绩效目标的要及时纠正、整改。

2. 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科学评价,客观公正

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其中,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做法颇受关注。从近年实践看,第三方机构评价存在市场不够规范、执业质量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部分单位有“花钱买好”的现象。

有必要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从事预算绩效评价业务,严格执业质量监督管理,促进绩效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此外,绩效好坏不仅要看“打分”,还得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要加大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力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3.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激励约束,提高效益

绩效评估本身不是目的,重点在于实现激励约束作用,必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特别是要把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绩效与预算“两张皮”现象,导致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动力不足。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改进提升,低效无效资金则要削减、取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还要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实行责任追究,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专家建议

一些专家学者针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以下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管理模式。
  • 强化绩效目标设定,提高目标科学性。 绩效目标设定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年度目标任务相衔接,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避免目标过于笼统或过于细化,难以有效评价。
  • 加强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提高评价有效性。 研究和探索适合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不断改进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积极推动预算信息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资金使用的信心。

预算绩效管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随着经济稳步发展,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可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Q: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A: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设定、评价和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实现政府工作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Q:如何评价预算绩效?

A: 预算绩效评价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指标体系评价、专家评价、公众满意度调查等。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能够反映项目或政策的实际效果。

Q: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A: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从制度设计、目标设定、评价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Q:预算绩效管理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A: 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使人们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例如医疗服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Q:预算绩效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A: 预算绩效管理未来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预算管理。

结论

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举措,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应对财政收支紧平衡、防范化解风险的大背景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尤显重要。只有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